北京英語翻譯中的Chinglish問題
由于中國與英語國家的歷史背景、政治經濟體制、社會文化形態的不同,以及中國人與英語國家人們思維方式的語言習慣的差異,漢譯英易產生Chinglish,即“中式英語”,就像英譯漢易出現“洋腔洋調整”(翻譯腔)一樣。Chinglish,因其半英半漢、不英不漢,頗具洋涇浜英語(pidgin English)特色,曾在中央編譯局工作過多年的美國專家瓊•平卡姆在《中式英語之鑒》(The Translator ’s Guing to Chinglish)一書中,將其戲稱為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即“具有漢語特色的英語”。Chinglish是一種畸形語言現象,是影響北京英語翻譯質量的一個主要因素。
Chinglish的成因及表現
Chinglish是中國的英語學習都在用英語進行交際時,受母語語音、結構、語義或文化的干攏和影響,硬套漢語規則和習慣而出現的一種失誤。這種英語對英語國家的人來說往往難以理解和接受。就漢譯英而言,理想的翻譯過程是在充分理解漢語原文的基礎上,擺脫漢語用語和句法結構的束縛,用英語思考,把原文的意思用地道的英語表達出來。但要做到這一點,對英語淡平的要求較高,有些譯者難以企及,因此他們會有意無意地將漢語的表達形式生搬硬套到英語中去。譯文在用詞和句子結構上的機械對應是形成Chinglish的主要原因。北京英語翻譯中的Chinglish主要有以下5點表現:
•望文生義
科技旅游
【原譯】technological tours
【改譯】science-theme tours
【解析】原譯給人的印象似乎是,旅游本身是技術性的,令人費解。
•搭配不當
來信寫道……
【原譯】The letter writes……
【改譯】The letter reads……
【解析】原譯雖然沒有語法錯誤,但不符合英語的習慣表達法。
•照搬原文結構
在這兒等簡直是浪費時間。
【原譯】Waiting here is simply a waste of time.
【改譯】It is simply a waste of time waiting here.
【解析】漢語里“……是浪費的”、“……是無用的”、“……是值提得的”、“……是……一大榮幸”等,譯成英語均采用句型It is waste(no use/worthwhile/a great honor)…+v-ing.原譯的句型一般只用于Seeing is believing(百聞不如一見),Saving is having(節約就是收入)等結構。
•擬人化
西部的礦產很豐富。
【原譯】The west of China ’s minerals rich.
【改譯】The west of China is rich in minerals.
【解析】原譯文使礦產擬人化,說礦產很“富有”。按照地道的英語說法,譯文應使用be rich in…句型。
•修飾詞重復累贅
【原譯】completely smash
【改譯】smash
【解析】smsah本意就是break completely,已經包含了“徹底”的意思,加上completely語氣反而弱化了。
克服Chinglish的主要途徑
漢譯英本身即是對已經獲得的語言能力的一種運用,也能作為培養英語語言能力的一種手段。Chinglish是一種畸形語言現象,須盡力克服。主要途徑有3點:
•吃透原文精神,擺脫原文字面的束縛
•原則性與靈活性并重
•注重地道英語表達法的學習與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