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漢成語翻譯方法的運用
法漢成語翻譯很難,主要難在文化信息的傳遞,難在有許多成語找不到語義并行的對應成語,特別是那些承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的成語,在譯語中缺乏相應的內容,因而在翻譯過程中,我們必須強調翻譯需要適當變通,可以考慮采用移植法、替換法、直譯法和意譯法靈活結合使用,以達到最佳翻譯效果。
(一) 移植法、替換法以及直譯法的靈活更替
如果法語成語與漢語成語同源或其比喻性與暗示性相同,因此只要熟悉漢語中的這類成語也就能立即明了法語中的這類成語的翻譯,通常我們考慮用移植法,替換法或直譯法。
(二) 意譯法的準確詮釋
有一些法語成語在字面意思上極易讓人聯想到漢語成語,但由于文化環境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其實際含義相距甚遠。對譯者的語言背景要求更是尤其突出,在工具書以外需要更多的涉獵法國社會歷史風情書,只有具備了深厚的語言文化功底才能應對這類成語的翻譯。
(三) 意譯與不譯的對應平衡
在努力為源語和譯語之間尋找平衡時,有時也必須注意到成語本身也具有不譯性,不是所有成語的翻譯都能在兩種語言之間找到對應。例如古希臘哲學語 logos,含有話語、比例、尺度、陳述、真理、理性等意思,為了保持這一術語的統一性,一直采用音譯“羅格斯”。這種譯法優點是能夠保持原文的靈活性和多義性,但缺點是語義比較含混,要聯系上下文猜測,且不同上下文,意思也可能不統一。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側重于意譯,如果直譯,則會令譯語讀者摸不著頭腦,此時如能舍棄直譯字面含義轉而根據內容譯出更符合譯語讀者理解習慣的詞,才能是上乘之作。大量實例證明,意譯的使用體現出不同語言民族在生態文化、語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質文化和社會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差異性,更能體現出本民族的語言特征,它更強調的是譯語文化體系和原語文化體系的相對對立性,值得我們借鑒。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