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聲傳譯要求議員掌握的技能知識有哪些
同聲傳譯又稱會議口譯,簡單的說,就是在會議上將發言人的講話以不中斷的方式翻譯成為另外一種語言,同聲傳譯最早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20世紀20年代,有美國人發明,當時最早的同聲傳設備系統(包括同傳耳機、轉化劑和話筒在內),都是由一家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制造,由此可見發展到現在設備已經更新換代了,那么作為同聲傳譯員應該掌握的技能知識有哪些呢,北京世紀英信翻譯公司為大家介紹:
在會場上,同聲傳譯員坐在同傳間或“箱子”中工作,通過一套聲音系統來接收發言人的講話,同事將接收的聲音信息譯成目標語言,由于使用同聲傳譯時不必中斷會議進程從而可以大大縮短會議時間,因此同聲傳譯已經成為各大國際會議首選的口譯服務模式。
同傳的特種如下:
1、聽(輸入)與說(輸出)在保持一定時差的前提下同步進行,這是同傳與交傳的區別,也是同傳較之其他口譯形式最明顯的優勢所在。
2、同傳一般直接受限于發言人的語速:發言人講話速度快慢對同傳任務有直接影響,不論發言人語速為60字/分鐘還是200字/分鐘,同聲傳譯員都必須在發言人完成講話后的幾秒之后結束口譯。
3、議員短時記憶壓力極大:聽說同步的要求使得議員必須將短時記憶力發揮至極致,能在瞬間完成“信息聽取-信息加工-信息傳達”這一步驟,循環往復,使得交流不間斷的進行。
AIIC的成立是同聲傳譯職業化的標志,說明同聲傳譯已經進入有組織的大規模發展時期,盡在聯合國和歐盟,每天就有十多種語言以同傳的形式被加以轉換,成為各類國際會議上最常用的口譯服務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