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傳和交傳?會議口譯選擇哪個好
同傳和交傳是跨文化交流,國際會議口譯翻譯的兩種主要方式。對于,什么是同傳?什么是交傳?二者之間的區別是什么?在跨文化交流、國際會議交流中用什么口譯方式比較好? 等問題,北京翻譯公司作如下介紹。
首先,從同傳、交傳定義比較
同傳即同聲傳譯,又稱“同聲翻譯”、“同步口譯”,其最大特點在于效率高。同聲傳譯是指口譯員在不打斷講話者講話的情況下,不間斷地將內容口譯給聽眾的一種翻譯方式,同聲傳譯員通過專用的設備提供即時的翻譯,這種方式適用于大型研討會和國際會議,通常由兩名到三名譯員輪換進行。
交傳即交替傳譯,交互式傳譯。其特點是準確度較高。交替傳譯是指口譯員坐在會議室里,一面聽源語講話,一面記筆記。當講者發言結束或停下來等候傳譯的時候,口譯員用清楚、自然的目的語,準確、完整地重新表達源語發言的全部信息內容,就像自己在演講一樣。會議口譯中的交替傳譯要求口譯員能夠聽取長達五至十分鐘連續不斷的講話,并運用良好的演講技巧,完整、準確地譯出其全部內容。
其次,從同傳、交傳對口譯員的 要求比較
同聲傳譯一般用于大型國際會議時各語言之間的相互轉換。同傳譯員一般都是在幕后工作,當一個人發言時,他要確保發言人的話語傳到與會者的耳中。同聲傳譯是各種翻譯活動中難度最高的一種翻譯,并非人人都能勝任。需要經過專業的同傳訓練,頭腦敏捷、反應靈敏,口譯時緊跟說者的思維節奏,譯者要“一心兩用”,耳聽嘴說,這一點是許多普通的翻譯工作者很難做到的。
交替傳譯多用于外交會晤、雙邊談判、及時間短的小型研討會等。交替傳譯要求口譯員有更強的更為過硬的短期記憶力,要求其在短期內能將所攝入的信息存儲在記憶中,一直保留到譯語結束為止。同時交替傳譯的過程中需要與講者、聽眾作眼神的、手勢的和話語的多種交流。
同聲傳譯與交替傳譯哪個比較難?
資深同傳翻譯專家蔡院森指出,"一般人認為同傳比交傳難,但是真正的業內人士都認為交傳比同傳難。同傳是和時間賽跑,要求譯文準確不悖原文;交傳因為有一段時間可以思考,所以要求譯文流暢,讓聽者覺得通順明白;而筆譯需要用語得體,通過思想和智慧的結晶讓讀者感受到美”。
“大家可能都認為同聲傳譯難,但其實會議的交替傳譯難度更大。”資深同傳翻譯專家蔡院森補充說,“交替傳譯翻譯員工作一天的壓力、疲勞,可能遠遠超過同聲傳譯,因為兩者要求的精度不一樣。一般同聲傳譯達到80%的口譯準確率就相當不錯了。但是會議的交替傳譯, 口譯準確率需要高于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