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譯譯員如何克服“怯場”心理
很多譯員都會問,“一做口譯就緊張,每次張口翻出的句子跟心里想的都不一樣,怎么辦呢?”這就是“怯場”心理。本來挺不錯的譯員,因為緊張而發揮不出應有水平,是件非常令人可惜的事。
其實“緊張”這種情緒人人都會有。直到現在,每一位譯員做翻譯也都會緊張,但這并不意味著會過度“緊張”以致影響發揮。適當的緊張有利于提醒譯員從戰略和戰術上重視每次口譯機會。從“緊張”到“怯場”間有一段距離,今天就讓英信翻譯公司來談談如何控制“怯場”心理。
克服“怯場”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實力。實力是水平的保障。俗話說“手中有糧,心里不慌。”一個對所譯內容胸有成竹且有豐富會議經驗的口譯員與零經驗且不熟悉所翻領域的新手相比,前者發生“怯場”的概率肯定比后者小得多。而保持實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天天練習。“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想在會場上揮灑自如,就必須注意平時的點滴積累和勤學好練。
克服“怯場”還需要調節心理。一般而言,越重視某件事,就越容易出現“目的顫抖”,越容易表現得不盡如人意。新譯員第一次做口譯最容易緊張、產生怯場。這就需要平時加強練習,有針對性地調節心理。還有些譯員哪怕水平不低,一上場就會緊張得嘴皮子打架,人越多表現越差。這就需要調節心理、穩定情緒。優秀的譯員本身也是出色的演講者,公眾演講技巧對口譯員而言必不可少。新手可以有針對性的練習一些公眾演講的技巧,如與觀眾的目光交流、語速和聲調的變化等。另外還可以通過心理暗示給自己鼓勁。例如,譯員可以暗示自己“臺下坐的聽眾都不懂外語,就算出了錯他們也聽不出來”,“我是最棒的,我做不好,別人也翻不好”。如果譯員感覺在國際會議做翻譯能向和普通朋友聊天一樣自如,自然不會產生緊張情緒。
克服“怯場”可以通過“模擬會議”來糾正偏差。我會經常做給學妹、學生們做一些“模擬會議”,然后故意雞骨頭里挑刺,給她們出難題。經過“魔鬼訓練”的人,到了會場上反而會覺得十分輕松。如果平時訓練時嚴格要求自己,對自己“苛刻一些”,爭取把可能出現的隱患消滅在萌芽中,真正到了實戰時就不會感到“怯場”了。
俗話說:“熟能生巧”,“實踐出真知”。一般會“怯場”的多為新譯員,因為經驗不足,難免會產生緊張情緒。除了個人應通過努力早日完善水平、調節心理外,作為會議主辦方和客戶,也應該對新譯員多多包容。畢竟,資深翻譯都是從新手開始一步一步做起的。